初次跟大家见面!先自我介绍,我叫「新造的人」,于2004年出生。
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故事,我乐于听故事,也乐于把这许多珍贵的故事与人分享。但与此同时,我也想要分享自己的故事,这可是我第一次跟别人说呢!
怀胎期
1994年,一位澳洲宣教士来到香港,学广东话,为一群有同性恋挣扎的基督徒开办支持小组,因此把关爱这小群的理念传递到本土,让本地同性恋者得尝到一份温暖和爱!
生命影响生命,支持小组办了数年后,累积了一群在小组中得到造就,选择了离开同性恋生活的「后同」(见常用语[1])。2001年终于有五位后同与热心的前辈首次在铜锣湾会面,共同策划、探索如何服务有同性恋挣扎的朋友。
诞生了!
至2004年2月,康贵华医生与一群后同已定期聚会了一年,群策群力下正式确立了服务同性恋者的目标,终于我有了名字——「新造的人协会」,我正式诞生了!
从出生开始走过九年,我在当中一边服务一边成长,渐渐我不再只关心来访者的性倾向,或该说我愈来愈能看见,比起性倾向,每个人都有更深的生命、灵性需要,我变得更在乎他们的自我形象、友际关系、生命历程、孤单感……于是,我对来访者的关注渐次超越性倾向的所谓「直」与「孪」,盼望他们从过去的疑惑和矛盾中走出来,更肯定自己和爱自己,突破只能顺着欲望而活的生命,从而重拾真正的「自由选择」。
成长不易
我期望给来访者全人的关怀,所以不论来访者在坚决改变或去向未明的境遇中,不论你在恋爱关系的不同季节中,我都乐意和你一起探索前路。
即使是在辅导或小组的过程中,来访者选择展开同性关系,我也不愿在你有需要的时候抽身离去,宁愿静静守候同行。当然,九年来我在热心加上努力学习下,更能够情理兼备地与不同立场和不同选择的朋友对话与恳谈。今天的我不是放弃了立场,我依旧希望与一群后同同行,实践他们所期望的生活,每位都学懂拥抱自己的生命,作出果断的抉择;我亦懂得了人生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明白到摇摆和挣扎,我也学习尊重后同的多元与复杂。
有了家人
我不是医生,也不是严厉的督导。我有时是辅导员可以和你深入探讨你生命中不敢说出来的秘密,有时是你亦师亦友的组长,也有时轻松地组织旅行、举办营会、制作情人节巧克力和中秋月饼、行山、Karaoke、筹备歌唱班和画班、作曲填词、圣诞报佳音和联欢……甚至会帮忙搬家,有家庭聚会,出席婚礼浸礼不在话下,成员中有小新生命诞生的话,还会共赴满月姜宴等等。
像教会聚会?像旧同学联谊活动?像兴趣班?无论你的身分是来访者、义工、同行者……我只是想在你人生路程上,提供一个「家」的感觉,让彼此加添一点正能量,无分你我,彼此珍惜,结伴前行。
「你」我踏上成长路
我一直与来访者一同成长,因为他们不仅是「服事对象」,我期望:今天我作在「你」身上的,他日「你」也作在别人身上。
历来的支持小组,也有不少组员成为组长,甚至有家属支持小组(由二零零四年开始为同性恋者的家属开设支持小组,名为「盼望组」)的爸妈勇于当组长,走进人家子女的内心世界,坦诚互动一起成长。
这些组长义工们不是认为自己「无问题」,可以指导别人了,他们只是明白「不要等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才服务人」,每一个人都走在路上,在成长当中与另一些也在成长中的人相遇,彼此支持互勉,大家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去,我「新造的人」也是如此啊!
我的故事还未完,待你一起延续下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