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天,阿嘉如常地接送子女上主日学,课堂结束后,导师拖着孩子迎向母亲说:「他很锡你!今天上课谈梦想,他说将来要开一间舖头送给妈妈,很孝顺呢!」读小五的儿子笑着说:「妈妈,我要送一间甜品店给你!」阿嘉亲一下儿子说:「乖孩子!」此刻,世上没有甜品能够可媲美阿嘉脸上的笑容,两母子手牵手笑着离开教会。
走着同一条往返教会与寓所的路,两年半年前的阿嘉,总是低头闪缩地拖着一对儿女,那时连走出家门返教会都举步维艰。和她谈话时,她口中常常提及「那女人」,「那女人」独力照顾一对子女,「那女人」为了逃避前夫避走偏远地区居住,却仍无法摆脱前夫的滋扰,惶惶不可终日,「那女人」遇上小女友堕进纠缠不清的关系里,还要面对一对整天都吵吵闹闹的子女,「那女人」不时泛起寻死之念,重复道:「好倦好倦,很想放弃一切,唔理所有事……」
阿嘉知道「那女人」的故事,因为主角正是她自己。
在母亲缺席的童年岁月里,「那女人」活在被遗弃的阴影下,与父亲相依为命,自小便对女性有着难以言喻的爱慕,在传统教会成长的她,曾经暗恋一位教会姊妹,碍于担心破坏彼此关系而一直不敢表白,心底那份对爱的渴求却始终未能满足。正式投身社会,「那女人」被万千花花世界深深吸引,开始远离教会,终日流连酒吧,夜夜笙歌,沉醉于爱与欲的欢愉里,直至遇上「那男人」,两位年轻人迅速共赋同居,继而奉子成婚,女人的人生从此不再一样。
起初,「那女人」以为自己找到终身幸福,可是在儿女出世后,那男人便露出真本性,毫不尊重妻子的尊严,仅视一对子女为申领社会资源的工具,结婚三年多的日子里,女人受尽精神虐待,更担心丈夫的飘忽言行影响子女成长,毅然带着一对子女远走他方,过著隐姓埋名的生活。一个心身受创的失婚小女人,独力抚养一对子女,每天走在街上,惟恐给前夫发现行踪,总是步步为营,女人不由自主地寻找慰藉以填补空虚的心灵,终日浏览女女交友或色情网站,以满足一直压抑心底的同性爱,不久遇上一位不足十六岁的小女友,初尝同性爱恋滋味,也懒理两人的年龄差距,爱得缠绵,闪电发展成亲密伴侣,可惜情感来去也快,她形容:「跟小女孩拍拖,就似一夜情,两三个月便无疾而终!」
分手后,「那女人」仍不时上网偷看前度小女友的动态,见她又在网上识人,虽然心感酸溜溜,但又庆幸:「又换画!好彩『被飞』的不是自己!」,徘徊依恋与决绝之间,还未及好好治疗情伤,就在这混乱之间,她和儿女的住址竟被前夫发现,还找上门来,争取与子女见面,女人忐忑不安:「他会趁见面抢走一对子女吗?他会怎样对待他们?」女人为此与前夫对簿公堂,天天为官司奔波劳碌,回到家里还要面对争吵不停的子女。那天,法庭下令要女人定期带子女见生父,女人得悉宣判后,坐在厅中呆望着电视机画面,耳伴传来囝囝与幼女争玩具的对骂声,心力交瘁的她,脑海浮起一走了之的念头,「明明想向前行,为甚么总会遇上阻扰的事?不如放弃吧……」然而,女人深深体会被母亲遗弃之痛,极力避免重蹈覆辙,惟愿子女在母亲关爱中成长。
那段日子,女人已陷入抑郁的情绪中,当她知道儿子因过度活跃而影响学习,更是晴天霹雳,夜夜失眠,偶然难得入睡,却又连场恶梦,试过情绪失控,歇斯底里地对着子女大骂:「我就是这样衰、我是颠的、你们不喜欢便离开吧!」即使服药也无法完全控制情绪,在走投无路之时,女人想起那位曾经跟她很接近的上帝,为了让子女有稳定又安全的社交生活,她试着重投教会生活,并首次向教会师母透露自己的挣扎,师母特地为其子提供游戏治疗,纵然女人对师母的接纳与支援尽是感激,但在照顾儿女、前夫滋扰、女女情谊的纠结下,沉重的压力教她无法完全释怀,对上帝又爱又恨,「会埋怨,发晦气地质问上帝:『你明知结果是这样,为甚么也要我这样行?』但仔细回头想,又感恩神保守我们一家到如今!」矛盾,人生就是这样矛盾,有苦痛压力;但又见关爱同行,黑夜中又有繁星闪烁。
夜尽,天明,路难行,还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。熬过两个多年头,昔日的「那女人」慢慢蜕变成今日的阿嘉。
都是往返教会及学校接送子女、按时带子女见生父的岁月,现在的阿嘉可以抬起头做人,全因从信仰而来的一份心灵安稳。投入教会生活,参加小组、旅行等活动,让阿嘉一家三口走出狭小家居的四面墙,扩大了的生活圈子,社工与师母的支援,带领阿嘉走出阴霾。即使儿子专注力依然不足、兄妹仍如常的争拗,孩子生父偶有滋扰动作,如今阿嘉却看开了,欣赏儿子的进步,看到女儿的乖巧,学懂放手,自然情绪也平伏了。
在阿嘉心目中,爱护一对子女,让他俩健康成长,便是目前最大的满足。就如普天下的母亲,为教养子女长大成人,往往都甘愿放下一些个人欲望,对阿嘉而言,最难放下是那份对同性爱的渴求,「间中有些心思思,但唔会刻意去想……爱情不是一个人的全部,无论男女、女女都好,不会为一段感情要生要死,更不会因而放弃一对子女,亲情比爱情更为重要!」某天,阿嘉偶尔望着电脑浏览纪录,那些曾经教她流连忘返的同性恋网站,她已没那份心情去看,为免仍读小学的孩子无意中浏览,她索性把所有连结删除!
网站纪录按 delete 键便可一笔勾锁,在现实生活遇上心仪对象,又怎能拒诸门外?阿嘉认真地问过自己,答案仍是以子女为优先。事实上,过去两段情教教她上了宝贵一课,「学识管理自己的情感,快速行动未必是最理想的,遇上心爱的女生,不会咁快上心,歇一会,便能放低了。」在婚姻中受过异性的伤害,仅浅尝女女情缘便黯然分手,是有些遗憾与不甘,不过,阿嘉深信母亲的选择对子女成长有重大影响,「母亲应尽本份灌输正确的价值观,纵然自己受同性吸引,将来他们是甚么性倾向,我也接受,但不想给子女错误信息,在成长阶段,影响他们的性倾向!」在追求自由开放的社会,为著孩子而放下个人私欲,或许有人认为是囿于传统的压抑,阿嘉始终认为,身为人母,便要向两个小生命负责。
毕竟, 人是有情有欲的,他朝两个孩子长大成人,可会是解禁之时?阿嘉只知要靠上帝撑住,此刻做该做的事。过去的日子,她是这样面对生活、教导孩子,阿嘉偶尔揭著子女送上的小卡片、几幅手绘图画,便会心微笑,能够集中照顾子女,陪伴他们健康成长,便是母亲的最大满足。
至于将来的路?阿嘉惟愿一天比一天与神更亲近,心灵状况继续进步,再难的路,仍可慢慢前走。